家长们都应该关注的“社交恐惧症”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08-27
社交焦虑症(障碍)又称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8%左右,多发于青少年;起病年龄在13-24岁之间,平均20岁左右,平均病程长达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约有1/4的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而缓解,社交恐惧症尤其对青少年患者的成长和发育带来较大影响。
社交恐惧症的典型情景
1、害怕上公共卫生间(19.7%);
2、害怕在别人注视下进餐(24.7%);
3、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57.2%);
4、害怕在别人注视下写作(21.5%);
5、害怕和异性交谈(42.1%);
6、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36.9%)。
社交恐惧症引起的危害
社交恐惧症对个人的危害,一旦出现在社交场合就会焦躁不安;长时间的逃避社交还会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到晚呆在家里,对于外界环境冷漠。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可能会引起酗酒、过量吸烟等不良习惯。家长们应该尤其注意和警惕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
社会跟踪调查显示:社交恐惧症2/3的病人是独身或离婚,1/2的病人未能高中毕业,1/5的病人接受救济,70%的病人生活在低社会经济状态。
由于社交焦虑症(障碍)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存在,并且很少自然缓解,加上就诊率低,治疗上随着时间推移也越来越难,后果也会越来越严重。
患者不愿就医的因素
1、对精神疾病的耻辱感,妨碍就医;
2、患者回避接触陌生人,不去就医;
3、被其它精神疾病所掩盖。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要点
1、害怕暴露在人们面前或被他人仔细端详,自己可能会作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显示出焦虑症状)。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几乎必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患者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儿童例外)。患者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烦恼而忍耐着。
2、对所恐怖的情景的设法避免、焦虑的期待、或痛苦烦恼,地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或关系。
3、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应有至少6月病期;这种害怕或逃避都不是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物质,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埋性效应,也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目标
1、减轻社交性警觉性增高和焦虑的症状;
2、改善患者对自身社交行为的错误认知;
3、减轻期待性焦虑;
4、减少恐怖性回避行为;
5、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维持症状的长期缓解和稳定,减少残留症状和复发。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原则
早期明确诊断;确定患者有无其它精神疾病的共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原则;采取全病程治疗原则。由于社交恐惧症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少年,所以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尤其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和社交状况,预防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如果发现孩子可能被社交障碍所困扰,也不必过分着急,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上一篇:上一篇:婚前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 下一篇:下一篇:社交恐惧症如何自我调节

阅读本文的患者还看了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