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向精神障碍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11-18
双向精神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又被称为躁郁症。这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兼有躁狂症与抑郁症的病症表现。躁狂发作时,患者总认为自己情绪高涨,精神焕发而不觉患病;抑郁发作时,患者又常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因此,对双向精神障碍的诊断应该格外慎重。
“双相”,往往是指心境在正常、高涨和低落之间往返摆动,该病的临床表现为抑郁和狂躁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心境集于一人身上。患者高兴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精力旺盛、说话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情绪低落的时候沉默不语、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疲惫不堪。
在临床上较常见的有Ⅰ型双相情感障碍和Ⅱ型双相情感障碍,其中Ⅰ型双相情感性障碍以兴奋狂躁为主,抑郁可重可轻;Ⅱ型以抑郁为主,轻躁狂。而孩童患这种病则容易表现出脾气暴躁、冲动、容易激动等病症。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会造成明显的损害,对患者的理解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造成的干扰。患者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容易失控、做事情不顾后果,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出现乱购物等现象。曾发生过患者在躁狂发作期一口气买下了十几套房子。而抑郁期时容易发生自杀的危险。大约15%左右的双相患者以自杀为结局,多在抑郁状态时发生。
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外部刺激等,其中遗传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环境因素起到诱发作用。据统计,如果双亲中有一个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则孩子有25%概率也会患该病;如果双亲均患病,那么孩子患病的几率将高达50%—70%。
除了家族遗传,旺盛型性格和环型性格的人也相对于一般人更容易得此病。前者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精力充沛,性格外向,情绪容易冲动,后者则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高兴也容易变得低落,但没有明显原因引起这种变化。
科学研究表明,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1%-5%左右,男女患者大概各占50%,比较早发作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即十几、二十岁左右。
现代社会高度运转,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人际关系日渐复杂,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负面的心理因素,如果这些心理因素无法排解,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精神障碍疾病,包括双向精神障碍。想要远离此病,就要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
- 上一篇:上一篇: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怎样配合医院治疗
- 下一篇:下一篇:精神病复发后症状的五种变化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